文/ 遼寧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孫繼偉
“十三五”時期是貫徹落實中央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、加快“四個交通”發展、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的重要時期,交通運輸發展戰略機遇期內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?!秶夜肪W規劃(2013年—2030年)》提出,未來我國公路網總規模約580萬公里,這將為公路養護行業提供巨大市場空間。我國公路在經歷30多年的快速建設后,正迎來一個公路養護維修高潮。截至2019年末,全國公路總里程達501.25萬公里,公路養護里程達495.31萬公里,占公路總里程的98.8%。為保證公路資產的保值增值,各級政府部門及社會投資方都在公路管養方面投入了巨額資金,從而形成了龐大的公路養護市場。
國內公路養護發展歷程與現狀分析
公路養護管理是維持龐大公路基礎設施高效、安全、暢通運營的基本保障。30年來,我國高速公路養護經過事業型高速公路管理局的企業集團化改造,現已基本呈現出以國有高速公路集團公司為主體,企業化運營養護的發展態勢。技術服務類、養護工程類作業主要由市場提供,政府和運營管理機構側重負責采購服務和運營監管。當前,現代公路養護技術在國內市場的應用仍顯不足。一方面,公路養護的高端裝備、關鍵技術、核心材料及工藝已有長足進步,但仍需進一步提高;另一方面,已掌握的具有重要市場價值的技術成果,由于工程化驗證和產業化示范條件不足、技術轉移渠道不暢,至今沒有形成規?;a和應用,支撐公路養護發展的技術保障體系尚未充分建立。2016年6月,交通運輸部在《“十三五”公路養護管理發展綱要》中指出,要分類推動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,引入市場機制,將公路養護領域適合的事項從“直接提供”轉由向社會“購買服務”,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,引導基層養護作業單位逐步向獨立核算、自主經營的企業化方向改革,同時鼓勵和引導專業化公路養護企業跨區域參與養護市場競爭,支持大型養護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。
提質升級的有效路徑
“科研+養護”發展模式是在高度融合科研開發、試驗檢測、養護設計、材料生產和養護施工等各環節的基礎上,釋放綜合疊加效能,實現1+1>2的效果。其中,自主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是貫穿各業務板塊的中心主軸,是聯結其它環節的“粘合劑”。圍繞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材料、新設備的轉化應用,“科研端”和“養護端”互相依托、互為平臺,形成推動高質量快速發展的雙重引擎,具有極強的活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。
縱觀目前國內外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成效較好的地區,都是以雄厚的科技創新實力為養護施工管理提供支撐,通過提升養護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,達到對公路科學養護的目的,體現出明顯的“科研+養護”發展理念??梢哉f,“科研+養護”發展模式,是未來公路養護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。
轉變發展方式,提升整體效率。通過30余年的大規模公路建設,我國積累了數十萬億元巨額公路財富,這些資產的保值和增值需要通過科學的公路養護來實現。交通運輸要轉變發展方式,需要在完善公路基礎設施網絡的同時,更加注重公路養護發展的科學性、整體性、協調性、可持續性,充分發揮已建成路網的整體效率。同時,以科學、高效、綠色、耐久為基本特征的新一代路面養護技術體系,需借助“科研+養護”發展模式進行廣泛推廣應用,為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、建設交通強國提供基礎性、戰略性、技術性支撐。
化解供需矛盾,適應發展新趨勢。“十三五”以來,早年建成的公路已陸續進入實施修復養護工程的周期,逐步迎來周期性的公路養護高峰期。據初步估算,我國每年約有15%~20%的公路需要實施預防養護和修復養護工程。加之公路交通量特別是重載交通量的持續快速增長,發達地區的部分路段已處于擁擠和半堵塞狀態,社會公眾對于因公路養護所導致的交通擁堵更加敏感,實施公路養護與做好通行保障的矛盾日趨尖銳。面對公路發展新趨勢,必須由過去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建設、養護、管理、服務并重轉變,更加突出科學、快速、高效、便捷的公路科學養護工作,開展“科研+養護”模式成為促進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出行需求的基本保障。
保持良好運轉,保障綜合運輸。在綜合運輸體系中,公路交通運輸是全社會客貨運輸的主要力量。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,公路交通不僅是人們出行的首要選擇,也是最重要的選擇。加強公路科學養護,保持公路網良好的技術狀況和服務水平,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公路交通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作用,而且對于保障其它運輸方式順暢運行也具有重要意義,是提高我國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徑。
面臨的機遇
政策機遇?!督煌◤妵ㄔO綱要》中提出了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,構建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綠色、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;強調要強化前沿關鍵科技研發,建立智慧引領、富有活力的創新驅動體系,對推動“科研+養護”發展模式起到關鍵性的政策指引作用。
市場機遇。2008年以來,我國每年公路建設投資超過6000億元,道路養護的市場容量較大,全國交通發展正逐步進入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機遇期。
我國《“十三五”公路養護管理發展綱要》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管養一體化、周期性養護總承包等生產組織模式?!蛾P于加快發展和規范公路養護市場的指導意見》進一步提出要探索綜合養護承包方式。“科研+養護”發展模式符合“全過程績效托管公路養護”總承包模式的實踐要求,從養護規劃、檢測評估、養護設計、養護施工、課題研究及成果應用等方面進行全過程養護總承包,始終為業主、用戶提供滿足公路績效考評標準的公路養護服務,將在公路養護模式的新一輪變革中發揮顯著的競爭優勢。
技術機遇。新基建通過著力提升基礎設施水平,改善國計民生,緩解主要矛盾,將成為“十四五”時期的重要發展方向。高速公路作為交通運輸行業信息化、智能化、智慧化的集中展現平臺,應及時、充分地把握新技術發展和創新應用趨勢,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,貫徹落實國家“新基建”理念。公路智慧養護通過數字化接養、無人化巡查、大數據決策、仿真化設計、模塊化智造、自動化作業、全景化感知、全方位應急、精準化服務等多個層次,實現對公路養護全過程、全要素的科學化、智能化、主動式、預防性管理,在公路全壽命周期理論基礎上,充分借助IT技術,結合“精細管理、精準服務”理念,集成人員、業務、技術、裝備、數據、模型,以全面感知、深度融合、主動服務、科學決策為目標,進行數據的采集、分析、整理、存儲、整合、應用,使交通系統具備感知、互聯、分析、預測、控制等能力,將加速傳統養護產業的變革和更新換代。而“科研+養護”發展模式依靠其“科研端”對于關鍵技術的攻破,將為智慧養護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。
對策與建議
加強公路養護領域科研力量,實現由單一科研型向科研產業型發展模式的轉變。統籌協調技術研發單位和成果應用單位形成創新發展合力,深化需求與技術同頻共振,構建技術研發、成果中試和轉化應用的完整鏈條,打通以產業需求引領科技創新、以創新成果促進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。突出高水平科研創新平臺的引領作用,發揮高端技術服務優勢,全面推行覆蓋路基、路面、橋梁、隧道、沿線設施等高速公路全資產的自動化快速檢測技術,為養護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。改變傳統的被動應付式的養護決策機制,建立健全以路況水平、服務水平和資金需求、投資效益評估結果等因素為依據的新型養護決策機制,以實現在最佳時間對最需要實施養護的路段,采取最恰當的養護措施,提高公路養護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和養護資金使用效率。
打造面向高速公路建設和養護市場的“大科研”體系,以科研開發為內核,深度融合交通技術咨詢、試驗檢測、材料開發、環境監測、交通工程、交安研究等服務業態,構建交通運輸技術領域綜合解決能力。大力推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,探索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新模式,挖掘科技創新延伸附加價值,逐步實現由單一科研型向科研產業型模式轉變。
著力提升養護施工科技水平和科學管養能力,打造具有競爭實力的現代化養護施工企業。持續深化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,通過完善價格機制、競爭機制、激勵機制、供求機制,實現養護生產設備、資金和人員的合理配置,細化完善養護作業標準規范與考評標準,實行優養優酬,進一步降低養護成本,提高養護效率和質量。
突破大規模公路網路況快速檢測、路面病害智能診斷、路面大中修周期預測、全壽命周期費用分析等關鍵技術,構建養護決策支持與數據綜合分析平臺,以新技術、新材料、新工藝、新裝備為先導,形成集數據信息搜集分析、病害診斷、養護方案決策、新技術研發應用、材料生產和養護工程實施于一體的智能化養護產業鏈,鼓勵跨區域養護市場競爭,培育一批專業實力強、競爭優勢突出的科技型養護服務企業。面向公路養護市場構建多元化產業集群,健全多層次、寬領域的公路養護服務供給能力,最終形成養護產業走出去的綜合競爭實力。
充分釋放“科研+養護”綜合效能。以“科研基因”對接養護綜合服務市場,在推動科研服務業態深度融合中強化“內核”助推;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作為養護產業發展的鮮明特色和核心競爭力,通過發揮自主科技創新優勢實現公路養護的降本增效和質量提升,在構建養護全流程服務能力中增強“外延”拓展;在“科研端”和“養護端”深度融合、優勢互補的基礎上,逐步探索全壽命周期養護總承包服務模式,突破低端同質化競爭的局限,不斷延長產業價值鏈、提升附加值,著力打造科技養護高端品牌。
基于全壽命周期養護成本理念,對高速公路路基、路面、交安設施、附屬設施等資產實現全過程管理,建立完整的預防性養護體系,制定具有針對性、適應性的預防性養護技術政策,探索預防性養護新技術,及時對臨近衰變拐點的路段實施預防性養護。
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驅動發展,強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競爭力,不斷提升路網養護管理服務水平與科技含量,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,實現養護行業服務水平的整體躍升。
依托“科研+養護”發展模式,以點帶面、全面推進公路養護行業轉型升級,以科技研發引領養護產業創新發展,并最終實現養護決策科學化、養護管理制度化、養護作業標準化、養護工程精細化、養護生產綠色低碳化、養護檢測智能化、預防性養護常態化、養護設備一體化、養護隊伍專業化的目標。